森达电气
您的位置:新闻资讯

电力行业的“痛点”,你被戳中了几条?

现在,电力行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业务越来越难接,这是电力人的一种共识,也是电力人胸口的痛。比较一致的解读都是模糊的:大环境不好,社会不行了云云。我想反思,我们有没有认真分析过,为什么现在的生意这么难?
       诚然,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电力行业发展、市场繁荣规范,但是,与此同时,电力行业也存在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原生性的问题,致使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阻。下面,我们来看看电网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吧!
一、国内成套厂主要面临以下几大发展问题:
       1、订单不稳定,生产不均衡;

电力行业的“痛点”,你被戳中了几条?

2、资金压力大,周转有困难;
       
在国家银根紧缩政策下,电力成套厂面临的现金流问题越发严重。电力行业的工程项目前期基本都需要垫资,成套厂的业务量越大,资金压力也越大,现金流问题严重地凸显出来。而目前成套厂的主要目标客户房地产因销售压力越来越大,在销售及付款上给成套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现在国家的金融政策不断趋严,银行借贷要求高,民间融资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高,这也造成成套厂的资金压力一直在增加,所以,现在很多中小型成套厂进入一个怪圈:遇到大工程不敢接,怕钱转不过来;遇到小工程却不愿接,怕钱要不回来。
       3、技术开发难,利润做不高;
       
随着电力系统的优化,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成套设备也呈现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趋势,过去的简单装配、模仿制造已不再符合技术的发展要求,成套厂也面临着关键的技术转型升级问题,亟待在整体系统方案的技术设计能力、功能优化设计能力以及系统结构设计能力等方面予以加强。
       因为大多数的成套厂还属于小型企业,还是停留在简单的组装过程,因此,技术含量并不高,他们想做产品开发,苦于人才和资金问题迟迟没有发展,因此,与其他同台竞争的企业相比又没有太多的差异性,因此利润又做不高。
二、电力设计院发展瓶颈:
       1、建筑业总产值大幅度"跳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0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而与之相对应的设计类收入骤降37.66%,净利润下降19.78%。如图所示:

电力行业的“痛点”,你被戳中了几条?

可以看到,建筑业总产值大幅度跳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设计收入也呈断崖式下跌。一个工程项目中,设计部分占到工程总投资的3%--10%合理范围在4%--8%之间,取平均6%数来看:

电力行业的“痛点”,你被戳中了几条?

2014年,设计企业收入5398.41亿元;2015年,设计企业收入3365.3亿元营业收入下降37.66%,共计减少2033.11亿元,这个数字除以6%,得出:建筑项目工程投资总额减少33885亿元(约3.4万亿)

       2、政府大力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设计院准备不足。


电力行业的“痛点”,你被戳中了几条?

三、当前电网三产公司存在的困境
       1、市场化生存能力薄弱
       
电网三产公司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多经企业,他们相对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现阶段多经的业务定位是与主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电力工程、电力物资、主业的物业服务等。多经企业的业务需求方基本上就是对应的电力主业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电力辅业人员的市场化意识、市场化能力不足。此外,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关联业务的收益水平非常丰厚,导致电力多经企业没有开拓社会业务的压力和动力。
       2、市场观念淡漠,企业定位模糊,发展思路不清
       多经企业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主要表现我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承受风险的能力差。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电力公司对多经的束缚太多,他们不仅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关系,在经营目标、行政命令等方面,电力公司对多经企业进行支配和控制,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按照电力公司的要求设定,有的甚至照搬电力公司的管理的模式。造成多经企业自身既无压力又无内在的动力,市场适应能力极差,对于自身发展方向不清楚。
       3、员工结构复杂,待遇参差不齐,大部分职工素质较低
       
目前在多经企业工作的职工构成主要有三类:

5.webp

四、电网建设财务管理三大问题:
       1、财务核算不准确;
       
在电网建设工程如果要求财务人员全面掌握工程计算是否准确,定额标准是否合理,取费项目是否齐全,既不现实也超出了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这就可能造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按合同办理业务,而合同本身可能不合规。并且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在建设单位通过大量的招待费、咨询费等来挤占和挪用基建费用等。会计核算与工程实际支出有出入,存在没有按照项目来归集工程的成本,成本打捆入账情况,成本归集口径和工程概(预)算书不符,与工程现场实际发生的成本也不相符,给后续的工程结算和资产的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2、造价失控;      
       在电网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环节中,财务部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角色,这就造成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出现与国家的招标法规、合同签订规则不符、合同内容与实际所需不符的招标合同,存在合同管理的风险。另外在资金支付环节中,因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进度情况都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对工程建设部门提供的工程需求款项的支付申请只能依赖于工程建设部门提供的书面材料上,支付申请款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造成资金支付存在风险。
       3、竣工决算缺乏合理性;
       
电网建设工程的竣工决算管理是整个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竣工决算后所移交的资产的管理和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息息相关。尽管近年来,电业局对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编制的及时性和报表质量的真实性上都加强了监督和考核力度,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有些工程整体投产之后,有关的工程费用没有及时进行结算,这就直接影响了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编制进度,使得竣工决算报告不能按照规定完成编制和审批,导致资产入账时间被拖延。有些工程项目由于财务人员与工程人员的沟通不足,导致工程决算报告编制质量较差,报告中资产与实际资产名称、规格不一致,给竣工决算后资产移交带来困难。
五、EPC企业转型升级难点重重
       1、企业的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低,抗击风险能力低
       
在大型工程承包中,需要的流动资金很大,而大多电力施工企业恰恰在这一点上是短板,不能满足承包大型项目流动和周转资金的需要,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较低,难以满足承接大型工程的需要,由于信用额度受限,大多企业连参与大型工程招投标的机会都无法实现。
       2 、企业缺乏平台化运营,制约了工程总承包的发展
       
当今大型电力招标工程通常采用EPC形式,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要求承包商拥有这些方面的综合实力和经验,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类似国外的工程咨询公司,在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工程咨询服务力量。施工企业由于缺乏工程设计或工程咨询的平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使得电力施工企业开展总承包仅局限于施工承包或劳务输出,在电力建设市场中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
       3、高素质的经营人才匮乏
       
企业进行大型工程经营需要大批高级的金融、贸易、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而我们电力企业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当前电力企业转型升级的明显障碍。
       4、承包商之间缺乏信任,“各自为战”,低价恶性竞争
       
国内各承包商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互不信任,难以进行有效地合作与信息交流,战略布局缺乏系统研究和统筹协调,企业“各自为战”、恶性低价竞争问题严重。某些竞争者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低价恶性竞争,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非正当的刻意打压,没有形成协调合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并严重破坏了电力企业的形象。
       5、对大型工程项目缺乏调研,增加项目运作风险
       
在参与大型电力工程投标前,大多企业出于资金成本或时间等因素考虑,难以对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对业主的信誉和财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可靠程度以及工程款的支付能力缺乏调研,将增加工程承包风险。其次,对项目所涉及的政治、法律及经济形势的分析估计不足,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六、电力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恶劣
       1、相关职能部门索拿卡要现象普遍,协调费用高
       
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空前,地方政府空前忙碌,导致“索拿卡要”协调收费司空见惯。例如某公司施工的一个500k V送电线路工程,仅一个标段就缴纳铁塔征地协调费用高达125万元,房屋拆迁协调费用达70万元,合计两项协调费用就高达195万元。如此高昂的协调费用,无论从工程概预算编制还是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均不可能列项计费。其结果往往是反复扯皮、反复协调、时工时停,最终是施工单位迫于工期压力割肉承付,从本已吃紧的直接成本或者微薄的管理费用中垫支,致使施工企业经营压力空前加大。
       2、工程协调难度极大,阻工事件频发
       
电力法、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建设用地征购和房屋拆迁等补偿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审批权限和程序,必须取得与户主的补偿协议方可实施,杜绝了以往“三边工程”先用后征的现象,而补偿协议的取得以及相关手续的报送与审批占用时间长、扯皮多、难度大、开支大,导致工程进展缓慢。
       3、房屋拆迁、土地征购、青苗补偿费用收不抵支,施工企业巨额亏损
       
电力工程初步设计概算有关房屋拆迁、土地征购、青苗补偿等建设场地占用及清理性费用通常是根据工程所在地政府颁布实施的补偿标准估算的,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更是如此,但由于时滞效应,实际施工理赔时,常常遇有政策性补偿标准提高的现象。同时,由于电力法、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社会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户主漫天要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实际补偿单价大幅上涨,有的地区甚至实际赔偿单价高出标准30%以上,从而导致施工企业数以百万的巨额亏损。
       4、市场竞争加剧,施工结算价格逐渐降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招投标中压价现象不断出现,不公平竞争明显加剧,施工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施工企业要参与行业外的市场竞争更是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施工企业生存危机严重。
       5、施工成本和风险剧增
       
电力施工企业经营中的成本和风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工成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文件和政策,伴随而来的是民工工资上涨,分包费用大幅上升。2003年以前普工单价一般在20~30元/工日、技工单价一般在35~45元/工日,现普工单价与技工单价已大幅上涨,而从某个角度来说,定额费用不升反降,电力行业施工定额基价和取费标准均有所下降。
       (2)拆迁赔偿费用大增。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送电工程路径选择越来越困难,走廊拆迁赔偿费用大幅度上涨,一些地区甚至成倍增长,造成了送电工程其他费用的持续上涨,远远超出投标或签合同时的价格,而这些风险在施工投标时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3)业主严格控制超概,结算风险加大。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中,概算可控率是其中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多数省公司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要求,明确提出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费用原则上均不能超过审批概算的规定,并下发专项办法给予支持。结算价格层层下压,业主在办理结算时严格按照竣工结算不超概的原则执行,结算增加费用相当困难,许多本应增加的费用也无法增加。
       (4)技术装备落后。电力施工企业习惯于利润微薄、负担沉重、积累不多的经营状况,长期以来计划利润中的技术装备没有得到兑现,未能投入必要的资金支持,致使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日渐陈旧落后。施工机械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的施工装备如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将会给安全施工留下极大隐患。企业负担沉重。国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因为,国有电力施工企业大多是老企业,企业办学、办医等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政策的不配套,地方政府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的精神得不到实质性落实,企业仍需付出相当的精力和财力继续维持现状。在职职工中,内退、工伤、长病、长学、歇岗、下岗、离岗带小孩等问题负担较重。还有自愿辞职人员、大小集体等也亟待解决。国企职工分流安置难,势必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人力资源匮乏。 不仅仅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匮乏也是国有企业的一大软肋。国有电力施工单位作为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多数自身先天不足,依赖于主业,人员素质、职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人才短缺问题较突出,对管理型、技术型、生产骨干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由于体制的原因,分配差距无法拉得更大,导致内部的人才留不住,留住了又无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外面的人才又引不进来,引进来了又待不久,造成了人才难以引进,富余人员难以分流,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机制急需改进。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不适应性已开始凸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弊端充分显露,企业体制和机制不活,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一时难以推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后劲不足。单一的经营格局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企业缺乏立足于市场的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企业生存状况受电力宏观形势的影响非常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彻底改变单兵作战、业务粗犷的经营模式,采用抱团发展、分享共赢的机制;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互补、异地共享、获得额外业务与收益;采用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与协作性;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与创业精神,打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把握电力市场改革的机遇,在未来十年把事业越做越强!

 docimages_0

来源网站:http://news.byf.com  百方网